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738-4823031

二维码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资讯 > 新闻动态 >

2023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浏览: 日期:2023-01-06


 

前言

 
        2022学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各级党政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政策和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在党的建设、立德树人、专业发展、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学校治理、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得到加强和提升,实现了新的突破,大幅度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打造出了鲜明的教育特色。优异的办学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现就学生发展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服务贡献质量、政策落实质量、面临挑战等方面发布学校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学生发展质量

1.1党建引领

1.1.1坚持党的领导,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支部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主动积极参加学校重大决策和重要制度的制订,把握学校办学方向,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招生就业、职业培训和师生权益保障等方面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意识形态工作五项制度,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支部工作、党员积分管理、教职工评优评先的考核内容。有广泛的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单色电子屏1个,宣传橱窗15个,建有学校官方微信、官方网站、官方视频号和微信公众号等。
1.1.2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开足开好思政课,积极开展课堂思政,提高学生政治思想觉悟。学校支部每月坚持集中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增强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学校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把教师的师德师风纳入每月的教学绩效考核之中,引领教师提高认识,严守师德,从面更好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教师和学校形象,增强学生对党的认同度和热爱度。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学校党支部先后组织全校党员、教职员工专题学习了二十大相关指示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讨论;组织学生学习二十大精神,并进行了“学习二十大、做好接班人”的作文比赛,取得引领学生热爱党、跟党走的良好效果。

 (学校领导带头集体学习二十大精神)
 
1.1.3坚持活动育人,积极指导政教、教务和共青团开展工作。学校支部每月分别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雷锋精神”“五个到户”“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建带团建”“党员进基层、情暖微心愿”“同心抗疫,我在行动”“迎七一走访慰问”“韶山参观学习”“喜迎二十大,万人大巡逻”“清廉家风,从我做起”“一课一片一实践”等主题活动。全体党员重点帮扶困难群众和新生中困难学生及家庭及慰问党员共32人次,找问题学生谈心谈话78人次,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工作,履职尽责、关心学生,做好了三表率一模范。
       学校支部指导政教、教务和团委开展学雷锋活动、手抄报活动、五四文艺汇演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夏令营、文明风采月活动、“五美校园”建设活动、爱心捐助活动和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并开展培训等工作在学生中取得了很好的教育和素质养成效果;指导团委组织各班学生参加线上“青年大学习”活动和“职业院校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学生参与率和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获得了市团委等部门的好评。

(党支部组织的集中学习)
 

(入团宣誓仪式) 
 
(团委学习活动) 
 
(一课一会一实践) 
 
(清明网上祭奠英烈活动)

1.2立德树人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制订了《涟源市创城科技职业学校学校德育工作发展规划(2021-2022)》。学校注重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不断加强文化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政教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各类活动方案及应急预案齐备。学校各班级成立了家校沟通中心,各班级定期召开线上家长代表会。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三全育人”纳入考核评价范围。以“文明风采”德育实践活动为引领,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活动,不断加强文化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探索构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德技并修育人体系,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团成立100周年五四文艺汇演暨表彰大会)
 
       学校制定了德育工作实施方案,2022 年开展“强健体魄,强国有我”系列活动。发挥好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快思政课教学形式的研究和改革,思政课程融合课程思政, 专业教学融合思政教学,党总支对接专业群,思政教师对接专业教师,推进思政课程创新, 推进课程思政创优,深化专业思政建设加快构建“文化+工匠精神”体系。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践行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电子商务专业突出诚信为本、以法为基的经营品质,精心培育打造校园品牌文化“大国工匠”。传承楚怡精神,深挖厚植湖湘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质量文化,推动以湖湘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学习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
 
 
(构建“中国梦”民族大团结演讲比赛)

(社团活动:课外兴趣小组学习中)
 
       “文明风采”德育实践活动是学校一年一度的一项常规德育活动,学校每年制定了活动竞赛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有序,奖罚分明,活动中做到竞赛与德育相结合,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与文化课、专业课相结合。通过“文明风采”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校校风、学风,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观、人生观发生很大的变化,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学校秉承“明德、励志、强技、敬业”的学校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形成了“班会主题教育”“经典诵读”“文明风采大赛”“志愿者服务”等德育品牌,突出对学生政治素质、思想修养、文化素养、劳动技能、专业技能等的培养。文明创建持续推进,学生犯罪率为零。疫情防控、校园欺凌、防溺水、预防毒品、预防网络电信诈骗、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实施方案与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到位,成效显著。近 3 年无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1.3在校体验

1.3.1理论学习满意度
      以学定教,据学而教,学校重视教学情况反馈。督导室每学期期中、期末组织两次全校性的学生评教工作,每月各专业部都要组织部内学生评教工作。通过学生评教数据了解各专业教学团队和公共基础课教研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对教师理论教学满意程度较高,并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1.3.2专业学习满意度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本身就较薄弱,针对疫情影响等情况,学校下半年在强化师资和完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的同时,尝试通过网络教学,注重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能动性大为增强,专业学习满意度显著提升。
1.3.3实习实训满意度
       实训处通过现代学徒制、做学教合一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学校专业学习及实习实训方面的意见与建议,2021—2022学年度,学生专业实训满意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

(实习实训中平常的一幕)
 
1.3.4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满意度
       为突显“以文化人”功能,学校在打造校园整体文化环境和创建“德育教学一体化”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更具专业部特色和班级个性的班级文化建设。常规文化建设以规范班级信息栏为依托,“日课表、作息表、轮值表”三表上墙,前黑板右上角班级成员考勤表每天及时公示,一目了然。文化创新项目以更新班级名片和班旗设计为抓手,推进教室文化评比。定期开展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每间教室在绿色植物的温馨掩映下,配合党建和团建工作,以图书角拓展人文知识;紧扣创成科技兴趣文化活动小组建设等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德育影响力。漫步宿舍楼,励志标语、检查记载相映成趣;踏入实习室,小组风采、就业之星处处闪光。
(班级班务一角)
 
(国学社的日常活动)
 
 
 
1.3.5生活满意度
        学校参照企业的“5S”管理体系,在常规管理中,对师生生活的每一个场所、每一个时点的行为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使得学校环境焕然一新,促使师生自觉养成清理、清扫、整理、整顿的良好素养,做到了教学区清洁整齐、生活区清新怡人、实训区规范有序。此外,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与教师对校园环境、饮食、住宿、交通等各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相关部门根据师生提出的意见进行改善改进,菜品丰富,菜量充足,提升了全体师生的生活质量,获一致好评,师生满意度达 87.1%。

(干净整洁的寝室文化)
 

(设备齐全的智能化寝室)
 
1.3.6校园安全满意度
       学校抓细抓实各项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安全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 构建明确的责任体系、务实的监管体系、创新的教育体系、高效的应急体系。学校落实消防标准化建设、标准化传达室建设,推行“日查周报月汇总”安全监管,坚持安全管理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加强行政、专业部、班主任、政教处门卫以及学生会的五级值勤网络,严查强管,层级负责,从运作机制上保证管理不疏漏。各专业部协同组织召开好专业部班主任例会和学生会会议,重点加强手机禁用检查和晨会到位,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加大对违纪学生的查处,先后对学生胸卡佩戴、违禁物品、管制刀具、校园欺凌事件等各种不良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学校全力推进校园和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安全生产大整治专项行动,借助安全教育平台和江海志愿者服务平台等网络平台,多次组织宪法知识、民法典知识以及禁毒知识等竞赛,切实增强了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效。学校师生员工安全感明显增强,对学校内部治安状况感到满意,校园安全满意度达 97.7%。

(各项满意度调查表)

1.4创新创业

       学校培训中心鼓励自主创业和进行技术服务创新。并且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毕业生就业适应性强。2022年我校就业率为 99.7%,学生起薪点为 4200 元,自主创业 32 人,自主创业率 20%。根据对就业学生调查,满意度为99%以上。
       学生本地就业率达50% :相关专业毕业生能基本满足地方相关紧缺技能型人才需求。2022 年我校毕业学生 283 人,技术技能培训人数260人,就业总人数533人(其中升学71 人,就业462人),就业率为98.1%。武陵山片区本地就业(本市)290人,就业率 54.4%毕业生就业对口率95%,基本满足地方相关紧缺技能型人才需求。
        学校与涟源市司法局安帮办,涟源市各级人社站长期合作,便民惠民;对全市刑释社矫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让刑释人员“一出监门就进厂门”,同时吸纳群众就业,推动安置帮教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每年培训刑释社矫人员达 50 人以上,做到帮扶一个、稳定一家、平安一方,同时开展各级乡镇的电工、中式面点师、焊工等项目的培训,每期培训超 200 人次,每年培训近1000人次。为振兴乡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市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一年来,完成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 400 人次,在学生中开展了创业培训 600 人次,开展了普通话考证培训 500 人次,顺利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在学生中积极主动开展引导性培训,每个大周利用班会课在学生中开展防溺水、禁毒、消防安全、法制讲座、防艾滋等培训活动,每年共计培训 1000 多人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职教底蕴丰厚,办学特色鲜明,在技能大赛、班级管理、校园安全、人才工作、精准培训、校园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可推荐的典型经验与案例,近一年来,先后有多次获得娄底市民办教育协会的高度赞扬与表彰,分别授予湖南省、娄底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
 
(创新技术服务培训)

1.5技能大赛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精神,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加强 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有关部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选拔和培养更多优秀的知识型、创新型、实用型技能人才,2022年4月22-25日,学校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相关技术文件及相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三级要求为基础,结合娄底产业特点,设置了CAD机械设计、焊接、平面设计技术、餐厅服务(中餐)、茶艺、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评茶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员、中式烹调师(湘菜)10个竞赛项目成功协办了涟源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我校共派出了10个赛事在内的100余名选手参赛。
      总计获得娄底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2 项,省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 16 项,总计 18 项,达到了省级示范性学校在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和各类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奖数不少于 4 次的要求。
(2022年涟源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2022年涟源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2022年涟源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2022年涟源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2022年涟源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2、教育教学质量

2.1专业建设质量

      面向需求,合作培养,定向就业。学校为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学科专业设置的调整,进一步加强与区域主导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建设,加强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今年我校在原有的核心专业上再次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与运用、幼儿保育两大专业,为娄底市经济开发区、涟源市扶贫产业园、东莞凌文教育集团合作培养新能源汽车、幼儿保育专业性人才。
      为适应现代自动化、智能制造及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发展要求,今年学校香港理想教育集团、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三一石牛汽车、深圳立讯精密等30多家企业展开密切合作,积极参与SMT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幼儿保育专业实训室,专业技术培训课程在内的各项专业创建,着力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2022-2023学年学校力争成功创建为娄底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现代化实训基地。
 
(新能源汽车实训室)
 
(SMT智能制造实训室)
 
(幼儿保育钢琴实训室)

2.2课程建设质量

       科研促教:学校教科室一直以“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育才、科研名师”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目标,着力围绕“三真”:聚焦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真问题、开展扎扎实实的真研究、力争出有推广价值的真成果;突出 “三实”:研究的路径要真实, 研究的过程要翔实,研究的结果要丰实;聚焦“三个发展”:引领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学校发展。做细常规, 做实教研,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精心组织培训研修,助推教师内涵提升
       统筹组织了罗朝、刘深、李国军、曾胜华等在内的 7 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培训研修,精心组织了暑期校本培训、行政干部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和新教师岗前培训,指导全体教师完成了师德师风及法律法规知识网络竞赛、校园安全和宪法知识竞赛、新思想新党章在线测试、课程标准、开学第一课等培训。陈莉、陶慧等老师被评为涟源市级优秀教师。

(暑期教师培训)
 
(师德师风学习宣誓活动)

2.3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坚持立德树人 通过打造特色思政课堂、实施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和工匠精神培育项目等举措,培养学生坚定理 想信念、工匠精神和“家乡”情怀。分解思政课程总体教 学目标,分专业、分年级制订思政课教学计划,分别制定文化课、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班子成员经常走进思政课堂、联系思政教师,精准把握思政课堂教学现状。
(1) 推进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借助行业企业力量,提炼各专业职业精神文化特质,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素质与技能要求,凝练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育人框架,治素养和企业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文化活动、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社会实践上改革创新,取得育人实效。
(2)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3) 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4) 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5) 优化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讲究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致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 优化教学手段: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 优化教学内容:熟悉课程标准,落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充分挖掘与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8) 优化教学时间:要压缩教师单向传输信息的时间,精讲精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的时间。
(9) 优化教学评价:以学论教,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依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

2.4教材建设质量

       学校于2022年8月统计在内的幼儿保育、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6大专业83门课程全部选用国家标准教材。同时,校级优秀课程达到12门。
        学校内部督导机构健全,成立了督导室,有分管领导,有督导室主任,有兼职信息技术员,有专门的办公室,有专门的办公设备。建立了《五层二冀一平台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制订了督导制度,每次督导都联合政教、教务等部门,过程细致,督导到位,每次督导都有总结。
        学校分专业按教学标准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教师每学期期初根椐任教学科和学生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计划。为了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公共课评价模式改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把文化课普测和专业技能抽查有机结合,制订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学科考核标准,为教学评价和学生考核提供了依据。
        各专业相关学科都编制了完整可行的教学标准,各科每学期都制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考核标准、各专业编制了适应不同岗位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和各专业课配套的实习指导用书,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的需求。

2.5数字化建学资源建设

      学校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特色学校建设,形成了信息化教学长效推进机制和有效运行机制,开发了基于学生职业成长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一批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直播课堂。重点专业建设了包括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微课教学视频、企业案例、试题库等的专业教学资源库,100%的教师能开发与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依托职教大学城,每个教师建设了个人空间,开通了“腾讯会议”远程教学平台。学校教师累计在学校数字平台资源库中发布资源6537个,拍摄制作信息化教学视频267个。
      学校根据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与执行计划,在原有数字化校园硬件设施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各办公室、教室、功能室、图书室、医务室、食堂等场所均有网络接入。校园局域网通过电信光纤专线接入Internet,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全校 19 个教室全部配备有液晶交互式触摸大屏并接入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建有计算机专业机房 3 个,电子阅览室 1 个、电子商务直播室 1 个、数字化实训室 6 个、音乐专用教室 2 个。学校设有信息中心,负责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工作,有 2 名专职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健全,规划方案明晰;智慧校园管理拥有智能吹风、洗衣机等在内的生活用品设施齐全等智慧校园为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和决策提供快捷服务。

2.6教师队伍建设

       2021年8月底,学校开展了为期3天的《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活动》,2022年8月26日至28日开展了“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师德师风建设全员教育培训活动,师德师风教育实现了常态化。师德师风列入了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岗位晋级、及教职工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设立了师德师风举报箱,多年来,无举报事件,教师中无违纪违法现象。教师年度师德考核合格率100%:学生评教满意度在95%以上,学校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实施多项举措,促进教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50人,师生比是 1: 16,专业课教师 26 人,占专任教师的 52%,其中“双师型” 教师 13 人,占专业课教师的 50%,每个专业配备了中级以上专技职务的专任教师不少于3人。为了加强专业课教学,拓展学生专业技能,学校从行业、企业聘请了6名兼职教师,促进了学校和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学校制订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同时, 也制订了相应的发展规划。组织安排了专业教师每二年下企业实践一个月,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每年新教师进校以后,开展了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活动(青蓝工程)。2022 年,师徒结对 10 对,2021 年,师徒结对 8 对。在教研部门的组织下,每年开展了校本培训, 撰写了相应的成长计划。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制订了《教学科研技能比赛奖励办法》。2019年以来,有梁月明、刘新化、康颖、张俊、曾胜华老师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10多篇,有梁月明等完成市级以上规划课题3个,有10多名教师指导100多位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2019年-2022年教师培训情况表(经费单位:万元)
年度 国家级和出国培训 省级培训 市级培训 校本培训 下企业实践 合计
人次 经费
(万元)
人次 人次 人次 人次 经费 人次 经费
20192020 2 1.5 3 1.2 11 1.4 128 7.8 12 6.7 156 18.6
2021—2022 3 2.2 5 2.1 12 1.6 187 11.2 16 8.8 223 25.9
 
 

2.7校企双育人

      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主动与行业、企业对接,在专业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等方面实现战略协同,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有力提升学校办学整体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学年,招就处在校长室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对接市内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效显著。
      订单培养进一步扩大。2022年4月,学校根据统一部署,广泛联系本市重特大企业,先后走访了近20家企业,商洽联合培养、共育人才事宜,确定了“新能源”“智能制造”“计算机”“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开展订单培养,顺利招收400多名订单班学生,并牵头组织了学生进企业开展认知实习和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宣讲 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一学年校长童建华带领招就处先后牵头组织娄底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涟源市扶贫产业园内20余家企业共同探讨就业、专业对口问题进行洽谈。取得显著成效。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为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性和针对性,学校积极探索育人模式的革新,学校与长沙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经过多轮次磋商,确定了共建“新能源汽车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协议上明确了将在合作育人、共建装配式实训基地和新能源实训基地、互聘互任等项目开展深入合作,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学校推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涟源市民政局可以称得上是“涟源市计算机应用专业产教融合型”模式典型,并迅速辐射冷水江、新化等周边地区。
 
 

3、服务贡献质量

3.1服务行业企业

       2021-2022学年共安排 170 名学生赴深圳立讯精密、长沙比亚迪、涟源市回春堂、香港理想集团深圳总部等单位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同时安排相应驻厂老师协助管理,整个过程组织有序, 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受到企业的高度赞赏。
       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校长室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精心部署下,在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本着“以服务学生为根本、以服务行业为目标、以强化指导为保障” 的指导思想,以促进产教融合为宗旨,大力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圆满完成 2022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3.2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是涟源市职业技能定点培训单位,以服务为宗旨,2022学年度年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720人。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养,扩大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3.3服务乡村振兴

      我校在2021-2022学年度成功申报”乡村领雁”计划培训基地。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乡村振兴工作的要求,扎实推进涟源市乡村振兴工作,涟源市创成科技职业学校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发展大局,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积极探索,精准推进乡村振兴。采取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党党支部书记兼任乡村振兴带头人。明确学校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和责任,确保学校对涟源地区周边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开展。

3.4服务地方社区

       学校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建设、各类社会培训1400多人,2021-2022学年主要承办了四大类培训,分别为:焊接技术类技能培训;计算机应用项目培训;中式面点师提升培训;普通话及其他培训。

3.5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学校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有影响力的专家、同行等展开一系列有关先进职教理念、职业教育改革、行业技术创新等讲座,到精飞无人机等优秀企业参观,使学员对中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等有进一步提高。积极组织各类社会人员参加各类技术工人工种培训考证,本市各单位培养各行业就业人数达700多人。

3.6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

      我校着力打造“湘中精品名校”为第一要务。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分为:学生服务、家长服务、校园服务“三位一体”的具体措施。   
3.6.1建立健全德育制度,切实提升常规管理水平
      健全常规管理制度。组织新生深入学习了现代学校制度《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奖惩条例和行为准则,继续实施“每生一奖工程”。筹划实施学校“三全”育人方略。制定了《“三全育人”之班主任育人手册》,让班主任熟悉一日常规流程,完成了班主任、科任教师、党员干部、后勤人员等全员育人的职责、 考核细则初稿,同时制定了学校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方案。
3.6.2强德育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德育队伍水平
      建立班主任培养培训机制,实行德育管理人员例会制和班主任例会制,班主任每月 1 本学习杂志,邀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专家为我校全体德育人员就班主任工作方法和技巧。设了专题讲座,并就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做了详细解读。在2022年娄底市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评选活动中,公开选举出2名市级优秀学生干部;1个地区优秀三好学生;3名校级优秀班主任开设常态化主题班团课,探索德育实践的创新机制。本学年将班会课和团课相融合,布置落实了每周一次的常态化主题班团课,共组织了 13 期听评课,要求每名班主任每期至少观摩 1 节,并做细致交流。
3.6.3依托团委青年学习聚焦思想主阵地。
       形成了规范化的“青年大学习”运行制度,探索出以明主题、学原文、悟经典、话初心、励前行等五个环节组成的完整学习系统。制定了学生层面的学习方案,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全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宣讲。使广大青年在实践中锤炼高尚品格。
 

4、政策落实质量

4.1国家政策落实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精神,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加强 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有关部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方案》,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22 年 5 月 28—29 日, 学校组织高二学生参加全省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普测,合格率100%,优秀率 69.41%,合格率、优秀率均超出省平均水平。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 100%。毕业生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等获取率超本市平均水平。

4.2地方政策落实

       除常规各项教育政策外,2022学年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众志成城、同心战疫、守土尽责、共克时艰。学校根据时势变化,修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与应急处置预案等扎实开展假期线上教学,每日汇总摸排数据,及时推送防控提醒;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到顶层设计规范、规定动作扎实,宣传引导有方略、后勤物资有保障,夺取了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双胜利”。
(1) 实现一个目标。即涟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不让一个疫情隐患进入校园,不让校园发生一起疫情病例,不让一所学校因疫情传播而停课停学”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目标。
(2) 抓实两大举措。一是夯实常态管理。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相关文件、学校常态化防控要求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二是加强统筹推进。既突出战“疫”这个重点, 又整体考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双线作战”的“两个胜利”。
(3) 健全三项机制。一是监测预警机制。落实入学健康观察筛查制度,落实每日体温检测制度,落实晨午检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二是应急反应机制。依据 4 个应急响应等级,落实应急处置机制。三是协调保障机制。落实疫情防控物资的动态补充机制,落实疫情防控联防联控机制,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例会制度。
(4) 压实四项责任。压实学校的主体责任,压实各工作组协调推进责任,压实班主任直接管理责任,通过宣传教育、 家校联系等途径,强化师生和家庭自我管理责任。

4.3学校治理

(1)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质量提高树立学校品牌效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强化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学校对老师的常规教学一周一抽查,一月一检查,常规检查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质量分析。
(2)学生管理。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来强化常规管理。做到月月有活动,月月有评比。大力宣传五提倡、五禁止(即提倡文明礼貌、提倡遵章守纪、提倡助人为乐、提倡勤奋学习。提倡艰苦朴素;禁止吵嘴斗殴、禁止乱涂乱抛、禁止偷窃赌博、禁止看黄打牌、禁止抽烟喝酒),倡导文明学生标准(即衣着整洁、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生活俭朴、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做到人人明白,个个自觉执行。注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养成教育,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积极提倡座文明学生,创美丽校园。
(3)财务管理。我校财务制度完备,按照监督、检查、考核、审计等执行标准。有章可循,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学校从未发生乱收费问题。
(4)后勤管理。物资采购工作统一供应,一般用品采购执行学校《物资采购程序》,坚持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不讲排场。学校食堂的食品供应及食品安全,制订了完备的采购、操作、消毒制度及应急预案。后勤部门负责学校房屋、给排水、电照等维修工作。
(5)安全管理。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下设政教处和校园安全办公室,成立了由保卫处、班主任、学生会人员构成的三级护导小组,形成综合治理工作网络,预防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学校印制了《安全与风险防范管理》手册,内有各种制度及突发事件防范预案。校园安防系统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学校每学期都聘请律师、派出所警官到校为全体师生上法制教育课,每年都举办消防演练、法制进校园演讲比赛、校园法制小品表演大赛等活动,不定期排查管制刀具及危险品,开展全校性消防演练,力求防患于未然,确保校园平安和谐。
(6)管理队伍建设。校领导班子成员,有合格的学历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体现了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并且加强了对班主任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同时在校内推行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学校编辑有《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德育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校园安全与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制度汇编,内容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制度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7)管理信息化水平。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络优势,制定信息化建设标准,建成统一认证的校园网管理平台,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4.4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1)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质量监控网络,主要环节均建立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质量监控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规划科学明晰、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实际执行效果明显;师生质量意识强,对学校质量理念的认同度高, 质量保证工作全员参与,学校质量文化氛围浓烈
(2)学校设有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分工与职责权限明确,学校和教务处两个层面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质量监控队伍建设符合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人员配备符合岗位职责要求,对质量监控机构、人员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质量保证制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3)学校建构了以师资队伍状况、学生就业质量为重点的教学质量预警机制,定期发布信息,并对工作改进情况进行评价。
(4)学校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而有效的管控。学校能有效开展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等活动;建有教学事故认定、调查、追究、处理制度和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注重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动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每年进行新生素质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4.5经费投入

       2022学年度及时足额收到财政中职学生免学费补助。学校制订了《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经费用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使用规范。杂费收取坚持审批和公示制度,预算、决算按财政要求及时提交审核,合规合法。
       2022学年市财政拨给我校教育费附加奖励5万元。学校用于设施设备添置等改善办学条件开支,资金使用符合规定,做到了专款专用,不存在挪用、挤占、套取专项资金现象。
       2022期末,学校净资产总额 19,019,486.69 元,负债总额 13,565,013.25 元。无违规举债行为,无任何债务风险, 财务运转正常。在校董事会的努力下,学校自有占地面积 2893 平方米,学校改扩建项目新扩大校区 46561 平方米,生均面积46.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161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7.33平方米;学校建有 300m 环型跑道、篮球场 4 个、排球场1 个、室内外羽毛球场 2 个、室内外乒乓场地6个,体育设施设备达标。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达标。图书生均36册,教师、学生阅览室座位分别为 24%、11%.学校有校内实训基地(中心)2 个,实训室 7 个, 配套设备236台套,工位数量380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实训教学条件;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340 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 4500元, 基本符合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实训条件建标准(中等职业学校仪器设备装备规范)》。
 

5、面临挑战

挑战1: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单向性。学校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仅满足于“一技之长”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学生人文素质、信息化素养、创新精神,职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学内容的实施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智能制造对技术技能融合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人本性发展的成长需求。
挑战2:课程体系的构建存在脱节现象,实际课程体系构建中还带有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痕迹,表现为实践课程教学存在零散性、缺失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交互性,未能真正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模式的改革存在隔离性。学校正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体系”。但是实际教学实施中表 现为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三 段式”教学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程、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教学隔离。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挑战3: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存在滞后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以技术带动学校教学信息化、智 能化、可视化的智慧校园教学管理体系逐渐形成。学校正在积极创建智慧校园,但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相对比较单一,限于简单的教学平台的使用,未能充分利用平台的交互性实施线上线下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涟源市创成科技职业学校
2022年1月30日
 
 
 
附案例:

优秀班主任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一个班级内,培养学生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个班主任时时刻刻要想和要做的事,只有每个学生都爱这个班,都积极为自己的班级做出贡献,把自己的班级当成家一样来爱护,那这个班级体才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好班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贡献班级,以班为家的主人翁情感,达到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目标呢?我们班有一个大胆的实践——组建篮球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个偶然的下午,我发现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在操场打球,他们丝毫不顾及天气的炎热,可想而知,他们对于篮球不是一般的热爱,于是,我产生了一个组建球队的想法。当天晚自习,我在班上进行了调查,把有这方面爱好的同学名单整理好,提出了组建球队的想法,同学们纷纷赞同,紧接着我们召开了有关球队的会议,正式组建了球队,选取了篮球队长,并给球队取了一个同学们引以为豪的名字——篮球王子,我经常鼓励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爱好,互相学习。

(军体拳)
 
      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请学校专业的体育老师给予指导,平时训练的时候,我都会陪伴在他们身边,这样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信心,队员之间的氛围非常和谐,其他同学也经常凑过来嘘寒问暖,在这训练和关注的来回中,同学之间的感情不断升温,尤其是我们的球队在校运会中接连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了集体荣誉的重要,我深深地知道:这是球队的力量!

(周末一幕)
 
(篮球王子)
 
       增强班级凝聚力,虽然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也不是无章可循,还有很多方法等着我们去实践。我相信:只要今后我们在这方面不断地总结、探索,师生共同协作,定能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班级,团结拼搏的班级,凝聚力更强的班级!